韶关武江区获评2023年度广东省“百千万工程”考核优秀等次!
2023年度广东省实施“百千万工程”考核评价结果公布,区获韶关市武江区获评消薄类区优秀等次。评年
去年以来,度广东省武江区以“头号工程”的百千决心和力度抓“百千万工程”,掀起强区促镇带村的程考次火热实践,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市率先突破300亿元大关,核优达到320亿元、韶关同比增长4.1%,武江万工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92.49亿元、区获增长3.9%,评年完成工业投资20.56亿元。度广东省武江区聚焦“强体系、百千搭平台、程考次补短板、建机制”,有力推动“百千万工程”落地落实,开创了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。
做强特色产业,奏响高质量发展新乐章
实体产业是根基。近年来,武江区坚持制造业当家,加快三大园区建设。被列为武江区“一号工程”的区城乡融合产业园正如火如荼地推进园区标准厂房建设,目前“七通一平”基础设施和污水处理厂全面完工,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也已全面完成。
营商环境是经营主体发展之基,武江区常态化开展暖企助企惠企行动,多措并举支持实体经济与民营经济发展。武江科创园配套设施仍在不断完善,注册企业167家,青创中心已有64家企业入驻办公,年创造税收1.46亿元。
在农业产业方面,武江区优化产业布局,做强“一产”,依托省级蔬菜产业园打造4个千亩连片的农业生产基地,带动全区蔬菜播种面积4.29万亩、增长2.3%,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。全区7家强镇富村公司年营业额达3354万元,利润186万元,13个乡村振兴车间,年营业额达1255万元,带动村民就业500余人,产业经济稳中向好。
重阳镇大夫前村番灵千亩蔬菜基地。陈励摄
典型镇村建设,正在武江大地全面展开。2023年武江区共谋划典型镇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6个,计划总投资3.08亿元;产业发展项目48个,计划总投资19.24亿元。
坚持典型引领,绘就魅力武江新画卷
江畔微风习习,游客怡然自乐。已建成的“诗画西河,融城共富”示范带毗邻武江河畔,沿途文化丰富如诗,环境优美如画。以沿江碧道和“四好农村路”为主线的示范带全长24公里,串珠成线链接了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多个乡村振兴示范项目。
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上,武江创新“打擂比武”机制,推动美丽乡村从“点上出彩”向“全域拓展”蝶变。一方面,开展“打擂比武”回头看,通过聘请第三方逐村验收、综合评比和以奖代补的方式,破解“打擂比武”成果缺乏有效维护的问题;另一方面,继续通过专班联动、资金撬动和擂台评比,激活村民、乡贤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,筹集社会资金8200万元,村民投工投劳1万多工日,建设“美丽乡村”102个,农村活力逐步显现。
重阳镇水口村荣获市十大美丽乡村冠军。
武江的另一魅力之处,则体现在孟洲坝夜市,这里被誉为“北江第一坝”、现代版“清明上河图”,已经成为一张靓丽的旅游名片。武江区培育孟洲坝夜市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市级试点,通过疏堵结合的工作举措,让孟洲坝“网红夜市”既能解决劳动就业、促进群众增收,又能规范管理流动摊贩管理,有“烟火气”又有“生活气”,打造了夜间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样板。打造“芙蓉大舞台”举办各类文化文艺活动100余场,参与人次超45万,培育以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区经济硬实力的新模式。
办好民生实事,谱写城乡融合新篇章
近年来,武江不断做实民生“账本”,一个个与民生相关的数字,是诠释人民群众幸福美好生活的生动注脚。武江区中医院医养结合中心在全市率先推行“医养结合+集中供养”特困人员新型养老模式,打破原有的病人跟着医生跑的局面,养老、医疗服务在一张床上全部实现,破解了镇敬老院失能照护难题,实现了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有机对接、资源共享。高质量推进“粤菜师傅”“南粤家政”“广东技工”三项工程,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960人。优质学位、农村寄宿制床位进一步充足,全区所有镇(街道)在全市率先通过广东省教育强镇(街道)第二轮复评,教育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强。
在建设美丽圩镇,进一步改善城乡风貌方面,武江区7个镇(街)共与19家建筑企业构建结对帮扶联系,谋划结对帮扶项目共22个,已开工项目10个,实际投入金额337.08万元。
同时,武江区持续推进“村改居”工作,经验做法不断扩展,西河镇向阳村、西联镇车头村圆满完成第二批“村改居”试点工作。创新“一三五”机制培育农村集体“三资”监管模式,强化村级经济事项事前、事中、事后全过程监管,实现全区农村集体“三资”规范管理,有效盘活。积极探索“净矿”出让路径,如期完成红尾坑矿区矿权出让和林地流转工作。在全省率先推进新能源汽车自用充电桩报装改革,相关经验做法在全省电力系统复制推广,独具武江特色的改革亮点不断涌现。
今年是实现“十四五”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,也是武江区建区40周年,“百千万工程”推进热火朝天、高质量发展马不停蹄。武江区将坚持实体经济为本、制造业当家,持续打造“魅力武江”,推动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,高标准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。
【记者】刘涵 实习生李美瑜
【通讯员】梁丽婷
【来源】南方农村报